如果說強調機制和機器的作用,是目前華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大亮點,那么強調人的作用,則是小米供應鏈目前的一大絕活。小米的供應鏈管理和創新,可以說是最有特點,卻也最沒特點的。
說它有特點,是因為2014年左右的小米,最先采用縮短供應鏈的方式,依靠專業的代工廠為其代工,減少中間代理商和流轉環節,直接對接生產商與用戶。應了那句廣告語——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如果說蘋果憑借自身IOS系統圈起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那么小米則是依靠互聯網思維,以資金為紐帶,在取得規模效應后綁定大批硬件供應商,進而形成成本優勢狙擊其它競爭對手。
然而,這種商業模式目前已經被“友商”完全吃透、模仿,并迅速普及到整個手機產業,因此也算不上什么特點了。而目前小米正在形成新的優勢:CEO雷軍親自抓供應鏈。
你或許會笑:這有啥,供應鏈是CEO管還是一個高管來抓,其實沒多大區別。還真不是。供應鏈的管理,或者說與供應商的關系,第一大決定因素取決于手機出貨量(也即元器件的訂單量),而第二大決定因素取決于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很多時候是雙方個人與個人之間微妙的態度。
根據騰訊深網報道:在小米5發布前,三星半導體中國區一位高層帶著團隊與郭俊負責的小米供應鏈團隊見面,在現場PPT演說過程中,由于小米態度很差,三星也很強勢,雙方在現場發生了很激烈的爭執,直接拍桌子,這位三星高層站起來就離開了。這件事很可能是接下來一系列事情發生的原因:三星AMOLED頻幕那段時間出貨量很大,但不給小米供貨。
2016年7月,在雷軍接管供應鏈以后,親自到訪三星總部,外界普遍解讀他是去向三星請求屏幕供應了。一位熟悉供應鏈系統的人士分析說,雷軍很可能是親自去三星致歉并希望對方供應屏幕的。可見供應鏈管理中人際關系之重要。厚道溫和的CEO親力親為,是小米供應鏈的特色。
手機產業是一個整體,尤其是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是唇亡齒寒,供應鏈管理是絕對不可馬虎的關鍵環節。富潤德供應鏈協同服務品牌已涵蓋:蘋果、華為、惠普、比亞迪、順豐、飛利浦等國際知名企業,持續創新、追求卓越,富潤德將以更好的服務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